手掌肥厚,手指短且弯曲,指关节厚硬粗糙,掌面坚硬,尤其掌根部,特别粗厚。掌纹简单粗犷。指背三豹纹深而杂乱,手背青筋浮露,皮肤颜色较深。该手型提示体质较好,一般生病也较轻微,但性格急躁,易精神紧张,应注意预防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
手为人体的“外在大脑”,足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耳为宗脉之所聚之处。中医认为,人体的手、足、耳密集分布着与人体内部器官紧密相连的经络和穴位,通过自然安全的按摩方法,对人体相应的穴位和反射区进行刺激,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从而取得防治疾病的效果。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中医面诊和手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历代医家几千年来诊断疾病的宝贵经验的积累。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认为,人体的局部和整体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即身体每一个局部都与全身的脏腑、经络等密切相关。望面观手,把握健康很容易,因此在诊病时,通过观察五官、手掌等就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面部络脉丰富,为脏腑气血之外荣,经脉之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区,而脸面就是脏腑的外衣。面诊就是通过观察这些部位神、色、形态等的变化,进而判断五脏六腑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
手足耳按摩疗法是一种集预防、治病、保健、养生于一体的绿色健康疗法,每天坚持几分钟,按一按,揉一揉,能有效保持身体健康,或使人不打针、吃药便能缓解病痛,尽快恢复健康。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鼓槌型手,指尖粗大,指根相对小,手掌相对薄弱。该手型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病引起的循环系统病症和肺结核病晚期。
圆锥形手,手掌纤细柔软,掌上部狭窄,指根较粗,指尖呈圆锥状,指甲较长。三豹纹较淡,肤色白,青筋隐而不显。该手型提示脾胃功能较差,易得消化系统疾病;中晚年时,易得风湿痹痛等症。
四方型手,手掌方正平直,指甲短且方,拇指刚直,筋骨厚而坚实且有弹性,手腕接近四方形,三豹纹较平淡。该手型提示体力较好,精力充沛,全身发育良好,但成年后易得心脑血管疾病。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柔弱型手,指、掌薄而略带弯曲,手指柔弱无力,指端较尖,肤色较白,青筋显露明显。该手型提示健康状况较差,泌尿、生殖系统功能薄弱,易得神经衰弱等症。
通过面部的望诊,不仅能诊察出面部本身的病变,而且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及邪气的深浅,推测病情的进退顺逆。因此,面诊在诊断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诊察面部,可以探知相关脏腑的疾病,并采取恰当的诊疗措施,及时进行诊疗、医治,祛病强身,从而获得健康美好的生活。
手是人体全身脏腑器官的完整缩影,人体组织器官的病变均可在手的某些部位上得以体现。《灵枢》中有诊鱼际纹路之法及爪甲诊病法;唐代王超《水镜图诀》中介绍过小儿指纹诊病法。此外,手部还有大片的病理反射区,是神经的聚集点。一只手正反面有70多个病理反射区和治疗穴位,临床实践证明,对这些穴区进行刺激可调治近百种疾病。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近年来,面诊与手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还出现了众多面诊、手诊医学专家。面诊、手诊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这种方法诊断准确率高,能及时发现病情,而且不论肤色人种,一律通用,既无须任何仪器,又无创伤、无毒副作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诊察。
随着手诊法一同兴起的手疗法,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随时可以进行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的特点,符合老百姓对治疗方法“简、便、廉、验”的要求,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广为流传。
经络穴位治疗也是中医学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之一,根据刺激手段的不同,可分为按摩、针灸、拔罐、艾灸等,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要数按摩疗法。按摩疗法入门简单,不需要理解艰深的知识,也不需要使用专业的医疗器械,而且对鼻炎、头痛、腹痛等一些常见病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面部脏腑分属,《素问·刺热篇》中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说:“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山根候心,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若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可将整个面部分为五个部分:鼻——明堂,主脾;眉间——阙,主肺;额——颜,主咽喉;颊侧——藩,主大肠;耳门——蔽,主肾。
小肠经由眼角内侧半寸处的晴明穴开始,经由脸颊、脖子,贯穿手臂,止于小拇指指尖。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就会出现松松的肉肉。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要想拥有纤细手臂,就需要经常揉捏小肠经。具体做法很简单,把手举起来,用手指肚捏手臂内侧,以微有痛感为佳。经常这么做,小肠经附近的肌肉血流通畅,你就可以放心展现好身材啦!
中医,养生,拉筋疗法气色不好的人,通常都是因为血气不畅通。想要血气畅通,当然要懂得保养体内的经络。在中医养生学里面,就会教给我们很多按摩通穴的方法。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所指点的这一个,如何通过按摩小肠经上的穴位来打通健康的经脉。化生气血的小肠经的穴位,我只说4个,不到整条经上穴位总数的1/4,但或许只有一个对您管用。那您就守好这一个吧,关键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够了。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清心除烦之要经,有人说,脑才是思维的中枢,心不过是个“血泵”,与情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一个人心脏跳动的缓急强弱,也就是心脏自身的节奏韵律,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变化。改变了心脏跳动的节律,也就改变了人的心理状态。曾有报道说,有个性格温和的人,移植了心脏以后,性格完全改变,变成了一个性情暴躁的人。美国医学家阿拉特拉斯博士也曾说:“心脏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智慧脏器。”
心脏到底有没有思维、情志、意念等精神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已,我们可以暂且不去管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效就是硬道理”。当我们运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在自己的“手少阴心经”上尝试按摩一番之后,便会真切地体会到,这条经对调节我们的情志有巨大的作用。
《灵枢?口问》上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太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经》上也说:“(心)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这些金玉良言都是在告诉我们,养生必须养心,如果心神混乱,却想身体健康,根本是不可能的。
手疗法,中医养生,五脏六腑,面诊再献给我们的父母一个长寿大穴——“养老穴”,听这个穴名,就可以猜到它的用途。此穴对许多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可治疗眼花目暗,眼睑下垂,听力减退,肩酸背痛,起坐艰难,脚步沉重,此外还有降血压的功效。此穴在手腕上(小指一侧)。取穴有一个窍门,先掌心向下,用另一手食指按住腕上尺骨小头最高点,然后再将掌心面向自己胸口,另一手食指本来按在骨头上,这一转掌,发现食指已经按在了骨缝中了,这个穴正在骨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