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片价格谁清楚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4/9101003.html青岛5岁女孩萱萱,一到冬天就容易感冒,家里人已经非常注意她的饮食起居但是每到流感季节萱萱总是第一批“躺枪”,上周,医院一查医生的诊断让人恍然大悟……
一到流感季节就中招竟是这东西惹的祸
大约一周前,早晨萱萱起床后,感觉喉咙干痛、鼻腔干燥,还伴有干咳、打喷嚏的症状。妈妈担心拖延会加重感冒症状,赶紧带领孩子来到海慈医疗集团儿一科就诊。
经医生诊断,孩子待在暖气房间里,平时喝水少,不能适应干燥的环境,儿童的呼吸道黏膜比较娇嫩,容易出现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的症状。
过暖不是好事儿,最近中招的人很多!
在肺病科诊室,我们遇到了李女士,这两天也因为办公室的温度过高,外出时受凉出现了咽喉肿痛、干咳等症状,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疾病。在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风湿病科等门诊了解到,近日前来就诊的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皮肤瘙痒、湿疹、干燥综合征的患者较前明显增多,其中老人和孩子占多数。
据肺病科副主任医师陆学超介绍: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比较大,再加上寒潮来袭,门诊量较前有所增加,其中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占门诊量的2/3左右。
专家提醒市民:
初冬季节,气温变化大,是感冒、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应注意防范,特别是供暖以后,室内外温差较大,市民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
长期处于暖气房内,一定注意以下几点,预防儿童“暖气病”。
1、调节室内温度
控制好居室温度是应对宝宝“暖气病”的关键,通常室温控制在18℃至24℃之间最适宜。
2、调节室内湿度
妈妈们在控制好居室温度后,还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开窗通风
妈妈们还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最好在早晚各一次,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室内温度,还能起到空气流通的作用,避免宝贝发生呼吸系统疾病。
4、饮食调理
宝宝得了“暖气病”后,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同时要避免给宝贝吃辛辣食品,以免加重症状。
5、合理穿衣
宝宝因为活动量大、易出汗,即使在暖气环境下,父母们也要防止宝贝因为受凉感冒。要注意,不要一下子把宝贝的厚衣服脱掉。在外出时,更应注意增添衣服保暖。
6、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暖气病”的预防其实也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可以以动治“冻”。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暖气病”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暖气病”。
民间所说的“暖气病”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它通常是指因室内温度过高、干燥、空气不流通等导致的诸如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等症状。,如果同时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任意5条,那“暖气病”可能已经找上门了:
1.出现感冒症状;2.情绪莫名焦躁;3.食欲不振;4.鼻咽干燥;5.皮肤发紧、瘙痒;6.头晕眼花、胸闷;7.有胃肠道溃疡病史的患者,此时易复发相关症状;8.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9.身体软弱无力;10.出虚汗。
“暖气病”虽然不是疾病,但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长时间待在“暖气房”中可能引发一些疾病。那么,哪些疾病需要引起警惕呢?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负责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会“抢走”人体的水分,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压下降,进而引起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同时,暖气过热会使室内和室外温差过大,进而导致血压波动较大,使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
2.泌尿系统疾病
“暖气房”内温度较高、空气干燥,人体很容易丢失水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补水,就会导致尿量减少,进而有可能增加患上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3.皮肤病
冬季人们的皮肤本来就容易干燥、瘙痒,如果“暖气房”内温度过高,就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断裂,进而引发一些皮肤病。
因此,大家在享受“暖气房”带来的温暖时,也要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健康,比如在家中添置加湿器并合理使用,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把暖气、空调的温度适当调低一点;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开窗通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