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结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西教授和丈夫家中被害,邻居嫌疑人休学在 [复制链接]

1#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日,广西民族大学某栋教职工宿舍楼发现了两具尸体,诡异的是,室内空调温度一直设置为16摄氏度。

男方*某是广西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在当地名气较高。

女方陈某琴,年生,是广西民族大学中文学院的教授,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二人为夫妻关系。

而在发现尸体时,死者距死亡时间已过去了六天。最终,在警方的侦查办案下,锁定了杀人嫌疑犯*某阳,系两者的儿子。

年8月17日,他在柬埔寨被逮捕,当时他还面带着微笑。

*某阳,于年出生,此前在英国留学,回国后期间与父母发生冷战,在家中拿刀残忍将父母杀害。

*某阳的作案时间是年8月4日下午四点左右。持刀行凶后,他确认父母已经断气,并把室内温度调到16摄氏度,和父母遗体相处两天后逃亡柬埔寨。

被捕时,警方同时还查获了*某阳身边的行李箱,有他从家里带走的17枚戒指和3部手机以及十几张银行卡,这估计是他从家里带走的财物。

面对这样离奇的案件,凶手作案的出发点让人无从下手。

据其小学老师李雪介绍,对*某阳印象深刻。

其一是他的母亲很优秀,其二是他本人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碰见老师还会问好,甚至礼貌鞠躬。

老师也很诧异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是杀人犯呢。

而据*某同教职工宿舍区的其他同学所说,*某也爱跟他们玩,经常去同学家里。

从以上信息能看出*某阳出身较好,待人也比较温和礼貌,那么故事发展成这样是怎么回事呢?

年1月,*某阳在qq发布了一条动态:“当我摔门而出时我就知道了。时间从来没有改变我灵*深处的叛逆。反倒让我更容易看穿父母内心的丑恶。年轻时的我还没有死。我还是搞摇滚的那块料。”

从邻居口中得知,该户经常发生争吵,隔门都能听见,*某阳还因为不知名原因而休学。

且陈某琴曾带*某阳看过精神科医生,还邀请他儿时的玩伴来开导他。

但此人的父亲则说,从未见*某阳和自己的孩子联系过。

此外,还有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某阳性格表征为孤僻、情绪不稳定。

且*某阳上中学时曾被父亲打骂,疑似遭受家暴。

反观*某阳小时候—他的同学告诉记者,*某阳那时候并不孤僻,性格外向、活泼,和人玩闹时也会笑。

大概是到了初中以后才改变的,话也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另有高中同学称,*某阳曾向他说过“想杀我爸很久了”。

而且体育课上男生们经常一起打篮球,他从不参与,也不跟大家一起吃饭,总是独来独往。

另有网友告诉记者,他是*某阳的初中同学,“那时候他被家暴、被打出血是我们全班都知道的事。”

而当同学们关心起*某阳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得很抗拒,不想让人知道此事,他们的班主任还去找了*某阳父母谈话。

可惜记者未能联系到初中班主任求证此事。

同学还说到了高中时,这种打骂还没有停止。

“*某阳经常会跟他说,又被打了,但是他不敢还手,只能忍着”。

甚至有一次去班里时,他的鼻子上还贴着创可贴。

父亲暴躁起来还打过他的母亲,*某阳不止一次地提到对父亲的仇恨。

高三的一次返校,*某阳很开心地告诉同学,自己敢跟爸爸还手了。自从还手后,就再也没有被打过。

当时*某阳读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周末会回家,平时也会有不少家长来学校探望孩子,带着好吃的零食或者衣物等。

虽然*某阳距回家仅用二十分钟左右车程。可在高中时期,几乎没有同学见过*某阳的父母来过学校。

在高三临近毕业时,学校要求所有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操场并为毕业生举办成人礼仪式。

那时同学们是第一次见到*某阳的父母。

此时的*某阳躺在床上,拒绝和父母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同学回忆,*某阳的妈妈当时都急哭了,而*某阳的爸爸一直站在寝室门口,漠不关心。

最后,是*某阳的妈妈连拉带扯地把*某阳拽走了。

*某阳当时心情很不好,有些无奈。

离开之前,*某阳有些沉重地对同学说,不好意思让你看到了这些。

此同学再见*某阳的父母时,是学生毕业离校的那天,当时*某阳虽然在走路,但和父亲距离很远。

即使是行李,也是他自己放到后备箱里的,两人全程没有任何交流。

也许是内心的孤独,*某阳在发表上图的qq动态后,曾于年4月再次更新动态,并发文

“被盗了号,在空间里发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急急忙忙的删除,怕是辜负了朋友。现在想起来,我哪有几个朋友啊。也许我就这么躺在别人的列表里一直睡着。死了都不会有人关心。孤独上了瘾,就很难戒了。”

在爱好上,他喜欢美国的一支重金属乐队,乐队曲风较狂躁,歌词极端,充满了暴力,里面有一部分控诉世界黑暗面的内容。

他还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某摇滚歌手儿时的一些黑暗和痛苦的经历。

回观*某阳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他极具矛盾和纠结。

那么作为有高知父母陪伴在身旁的人,又怎么会孤独呢,甚至到了去精神科看病的地步。

据知情人称,陈某琴讲课幽默,学生都比较爱听。

她对学生也较为关怀,节日会写祝福语、平时会给学生准备大包的零食。

按理来说,这样的母亲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温暖,不至于造成孩子需要将父母杀害的地步。

可是,另有与*父搭档课题报告的知情人称,有出现向*律师请教时,他不愿过多说话,场面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对待父子关系上时,*父常年对*某阳实施家暴,也正是这种长期的积累,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的局面。

就家暴而言,家暴向来是损坏家庭关系和谐的诱因,甚至在近几年出现频繁、尤为严重。

这样夹杂着家庭暴力的教育,很有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杀人犯!

家暴全称为家庭暴力,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行为。

不仅是受家暴的人,连施暴者自己都会深受其害。

此外,看到家暴或惨遭家暴的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心智性格都会造成障碍,后果严重的如下:

1.性格自卑、懦弱、没有安全感

*某阳长时间生活在家庭暴力、父母吵架、关系不和的环境里,对自己的性格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常是使孩子在棍棒下承认错误,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

另外,*某阳长期承受暴力,轻则表现为性格懦弱,容易屈服于施暴的人,重则对施暴人也就是父亲产生了记恨心理,不利于交流和沟通,影响人格。

2.有暴力倾向

小的时候,正因为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对*某阳进行家暴,其长大后效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叛逆心理极强。

3.有抑郁症的危险

也因为*某阳经常受到家庭暴力,性格变得孤僻,不与人沟通,久而久之封闭自我,出现抑郁症的情况。

从他的态度里就能发现情绪非常悲观,而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残的心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古代流传很久的说法,因此许多家长思想禁锢,每当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或让自己不顺心时,便施暴以使其驯服。

这种时常打骂孩子只会对孩子的思想造成影响,封闭孩子的自我创造,反而使两者关系越走越远。

对此*某阳也深受其害,有同学称,其躺在床上时经常不自觉地发笑,并有砸门行为。

结合*某阳的发文来看,他确实有长期抑郁和暴力的倾向。

也正是因为长期的问题未得到解决,才造成了二人最终的死亡。

在对待孩子上,父母的教育终将是永恒的话题。

有句谚语:“一个温柔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话语,能使人忍受生活给他的许多磨难。”

可能父母不需要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财富,关心和理解、认真和尊重,对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生的财富。

正如这句话一样,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若说是简单的家庭矛盾,深度剖析来看,造成死亡的原因又不是表象上的那么简单。

两人死亡六天后才被亲属发现并报警。

而二者平时与亲属联系较少,亲属联系不上其中一人才会联系另一个人,或者联系其他的亲属。

甚至*某阳本人也很少和亲属聚会,亲人对他了解得不是很多。

按理来说,当家庭出现各种危机时,亲属才是最有力的后盾。

而就在众人得知这个家庭的悲剧时,每个人都表现得极为震撼。

原因的出处在于,*父和陈母二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奋斗至今,辛苦和劳累很少有人知道,和朋友缺少沟通和交流,以至于大家对这些家庭情况基本不知情。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父母也很少和外人沟通时,结果显而易见。

*某阳有事也不愿意说,始终觉得没有人能关心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

有些人淡漠的处理方式并不是可取的,每个人遇到事情都应该找到突破口,缓解情绪。那么怎样缓解情绪呢?方法有以下几点。

愉快记忆法

当不开心时回忆在过去经历中碰到的高兴事,或常常写下来。这样,每当重温时都会有愉快的体验。

换个新发型

一个人的情绪好坏,似乎与理发扯不上任何关系,其实不然。

据新华网报道,意大利心理学家莱森斯建议人们在情绪欠佳时,不妨去理理发,这样可调节心理的不平衡。

研究人员发现,从美发厅出来的女性,不仅看起来漂亮,而且情绪也明显变好。

另外,在洗头、梳理并吹干的过程中,她们的精神会变得愉快,同时,心律变缓,血压下降。

莱森斯还认为,一个人在情绪变坏时,若能改变一下发型,就可以抑制坏情绪的早期发作及干扰引起抑郁症激素的产生。

自我暗示法

所谓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就是用积极的思想、语言不断提示自己,克服悲观、沮丧和恐惧心理,使人精神振奋。

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就可以将树立成功心理、发展积极心态这个总原则变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手段了。

因此,自我暗示的目的是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爱好等。通俗地说,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说服。

当自己遇到困难,心里感到极不舒适时,可以自言自语:“没关系的,我能行的。”、“相信自己,我一定能够过关的”反复几次,就会心平气和,心就能获得宁静。

幽默化解法

幽默是情绪的防弹衣也是永不生锈的情绪发动机。

拥有良好幽默能力的人,就有办法彻底发挥情绪的效能。培养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用自嘲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倾诉法

倾诉,会使人心灵表层的硬垢慢慢软化、褪去,会使烦闷浮躁逐渐消失,人也渐渐变得安静。不然,“心灵结石”郁积得太多,心灵就不堪重负了。

人类百分之七十的疾病来源于心理,心理学家已证明,倾诉可以使人心灵舒畅、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心态。

当把压力以倾诉的方式和盘托出时,会感觉一身轻松,不再像之前那样抑郁,整个人都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激情再次燃起。

这就是倾诉的力量,这就是释放压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当我们遇到烦心事时,一定要找个突破口,一定要保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

而这需要我们长久的努力,只有注意到它,才能改善它。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善待自己的情绪和多理解他人。

-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