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封城回不去的便利店老板徐小幔
肩负起小区16栋楼住户的食品供给
因一条新闻就决定帮助
一线医护人员筹备卫生用品的梁钰
远在美国却在第一时间
筹备医疗物资的毛豆子和曹鸽子
还有勇敢站在涩谷十字路口送口罩的“鹿鹿侠”
四个毫不相干的人
她们都是本期《嘉人》LeJournal的“平凡英雄”
尽管她们坚持认为自己做的不过是一件小事
但我们想说,灾难面前
每一丝善意都值得被看见
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
在最考验人性的时刻所流露的真诚善意
旅美作家毛豆子最早开始明确地意识到疫情发生是小年夜的前一天,她的爸爸取消了家庭年夜饭。次日武汉封城。她开始意识到一场史无前例的事件要在中国发生了。
身处美国,毛豆子的心情非常焦灼,面对各种排山倒海的信息,她哭了三次。“我之所以流泪,是因为里面不单单只是哀伤无奈和痛楚,还有温情,爱和不服输。”她意识到与其继续在手机上刷新闻积累负面情绪,还不如做一些微公益,进行一些朋友圈内的微筹款,点对点地医院、信得过的院方接受人,这才是落地的实事。正在纽约的艺术家朋友曹鸽子医院,毛豆子则开始在网上找到一家靠谱的美国公司有现货防护服杜邦的TyvekJ,于是,她们俩一拍即合,决定发起筹款。
左:毛豆子右:曹鸽子
就在加入这项义务工作以后,毛豆子的手机里突然出现很多群:北美防疫小分队,疫情及物资汇报,白衣天使捐款群等等,大家在这些群里分享供货商信息,物流渠道,需要帮助的对象,时不时还会出现有人回国而愿意人肉带货的给力信息。她感慨:大家素不相识,却不用废话,完全不像普通群那样要哈哈打招呼,大家直奔主题而去,成为一个同舟共济的临时团队,信息在快速地分享,呼喊往往立刻有应。这样一个跨国界行动,个人的力量形单影只,必须需要滚雪球的集团效应,如果病毒以那种一传五的恶态袭击我们,我们就以一传十的资讯传播还击它!
从土耳其到北京的援助物资,医院人员在验收
这是毛豆子和鸽子第一次做这样的公益筹款,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众筹,只是在朋友圈小范围的公告,令人感动的是只是在短短一两小时,各种捐款从海内外“叮叮当当地掉入银箱。”毛豆子说:“上周我在朋友圈问谁从纽约回沪,我的师妹立刻贡献了家人,纽约防疫小分队的伙伴们立刻将捐赠者物资送到其家人所在的曼哈顿的酒店,四天后,医院大堂,等候和援鄂医疗队一起出征!一个个口罩,一个个护目镜,一件件防护衣就这样转手再转手,从世界各个角落出发,最后汇入集结中心的溪流,再涌入赴鄂的江河之中。这是集体的力量,协作的胜利。”
在伊斯坦布尔阴冷冬天,中国志愿者在加拉塔等待和土耳其热心送货人接头
在这过程中,她们发现募到钱其实是最简单的事,但接下来的每一步却都非常艰难。她们遇到的第一个挫败就是募捐后最早在美国靠谱的医疗器械公司下单的12箱防护服,因为供不应求而被强迫取消;亚马逊和eBay的口罩已经完全售罄;她们认识到在美国的网站找医疗资源已经非常困难,于是发动了在土耳其,意大利,哥伦比亚,甚至哈萨克斯坦的朋友进行搜寻。
前往上海妇联的物资
如何人肉回国内也是颇费周折,她们通过社交媒体上发布讯息,立即获得了大家的支援,“虽然我们本来都素不相识,但受命于危难之际,每个人都是战友,我们仍然不知道对方的大名,除了一个ID,但这种信任,却多过身份证。”毛豆子自认为是一个非常害怕团队合作、不善于协调、也很怯于求助帮忙的人,但是这次却让她不得不突破个人性格缺陷,去做一些不得不和大家通力合作的事情,“你的一声救助,必有回响的助力,好像太极推手,绵软地推动你上升,上升。它让我增加了对陌生人的信任,我往往被陌生人的善意感动得鼻子一酸,他们使我更谦逊。”
前往上海妇联的物资
除了发起捐赠行动,曹鸽子还和蒲蒲兰出版社的编辑花了两天时间,熬夜赶绘出一篇解释冠状病毒的长图故事。因为反响很好,出版社决定立即将其改编为童书出版。通常制作一本绘本需要2-4年时间,但这次仅用一周便制作神速地送进印厂,书名为《你不知道的冠状病毒》,可以说创下了绘本届出版纪录。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不知所措,但是危难之中也不全是坏消息,一己之力帮助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却得到了意料不到的力量和感动。毛豆子说,我非常同意武汉作家方方在“武汉围城日记”里写到的:“在参与社会服务时,他们不仅可以奉献一已之力,还可通过此一途径洞察社会,理解人生,让自己的见识和能力得到成长。”
东京涩谷十字路口,全世界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一天约有50万人通过。一位小鹿玩偶正费力地从箱子里摸出一只口罩,递给眼前有些腼腆的日本男孩,纸箱上写着“来自武汉的报恩”。
这位戴小鹿玩偶头像的姑娘叫鹿鹿,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一名在日本生活了十年的华人。她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不希望报道他们的身份,只想让更多人看到,日本也处在新冠肺炎的威胁中,同样面临着物资短缺的问题。而他们,不过是代表每一位华人、每一位普通的武汉同胞,为曾经帮助过我们的邻邦友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实际上,在疫情爆发的最初时段,鹿鹿也一直致力于号召日本友朋向中国捐赠物资的活动。大年初一,当疫情在中国全面爆发、医疗物资告急之际,得知消息的日本立即紧急筹备医疗物资,向中国捐赠万只口罩,这是第一批来自国外的支援物资。撤侨时,日本再次随机装满了数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救援物资,以示支持。
鹿鹿侠在街道上募捐
“报恩”,正是鹿鹿在日本支援中国活动时,听到印象深刻的词句,而此次派送口罩的初衷,同样也是“报恩”,她认为两国人民自古便是一衣带水的友邻,互相帮助会产生更多羁绊。
鹿鹿和两位小伙伴一起站在醒目的位置派发口罩,这一行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熙攘往来的市民中,有的人满脸热情且感激地接过这份珍贵的礼物,有的人驻足观看一会儿后不好意思地上前用双手领走一只口罩,还有不少人站在路旁迟迟不愿离去,并用手机记录下眼前这一幕。
鹿鹿侠在街道上募捐
“现在有网友在留言区里叫我‘鹿鹿侠’,就像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不论头罩里究竟是谁,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是‘鹿鹿侠’。”
“鹿鹿侠”难免让人联想起动漫世界里的英雄人物,他们总在人类面临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在我心里,武汉人是英雄,用生命牵制病毒向世界扩散的脚步,举着箱子就像跟英雄站在一起,真的是人生中最骄傲的时刻。”而这份骄傲也并不容易,想要搭配玩偶的装扮,鹿鹿只能在冬日穿上单薄的裙子,扛起装满了口罩的箱子立于街头。连续四个多小时扛着整箱物资,对很多人而言都不容易,但是鹿鹿始终坚持自己拿着,她的想法很简单,如此才能让每一张照片里都出现“武汉”两个字。
鹿鹿侠在街道上募捐
其实,日本口罩早在中国爆发疫情的时候就已经缺货了。为了筹集此次活动的千余只口罩,鹿鹿及其伙伴各自掏钱、甚至不惜高价从不同渠道购得几百只。随后,鹿鹿又联系到一位做贸易的华侨,找来0只口罩,想从她手中高价购买。这位华侨在与鹿鹿联系之后,主动将其中只口罩免费送给鹿鹿,其余的口罩被捐赠至池袋的学校,以及此前为“钻石公主号”提供后勤服务的员工。
就在“涩谷派发口罩”活动的近段时间,也有其他华人在名古屋、札幌等地组织了同样的爱心赠送,还有不少华人主动给公寓的邻居们免费派发口罩。当一名在银座街头免费发放口罩的中国女生被问及原因时,给出的回答是“我是中国人,因为中国的原因,现在东京很多人都买不到口罩了,所以想给大家发一点。”
鹿鹿也提到,当他们看到其他华人在发口罩时觉得非常开心,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许多有共识的同伴。只要出现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振臂高呼,很可能收到更多伙伴一呼百应的反馈。鹿鹿说:“很多华人都在做发口罩这件事情,我觉得善良是我们大家的一个共识。”
日本企业及社会团体向中国捐献物资
(*注图文源自凤凰网旅游鹿鹿为化名)
像鹿鹿一样生活在日本的海外华人四处发起捐赠活动,还有一个共同的初衷——因为自己是中国人。鹿鹿表示,如今日本人对于新一代留学生(华人)的印象很不一样,随着祖国不断强大,中国人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发挥才能、展现才华,也为日本人打开一扇窗,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鹿鹿说:“从小接受中国教育,让我知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而日本社会,则教会我不要羞于做任何一件善良的小事。如果有一天日本新冠肺炎越来越严重了,我会成为一个志愿者,跟他们一起战胜疫情。”
一颗人眼无法识别的病毒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或许这也是一次人类的机会,面对地域、文化、种族带来的差异,我们是要扩大它,还是要懂得尊重与理解。那些向这个社会不断释放出善意的人们,都是可爱的“鹿鹿侠”。
遇到封城,不得不从返乡之路上折回来的徐小幔和她先生发现,整个小区16栋楼只剩下他们一家商店在营业。从未做过生鲜蔬菜生意的她,开始承担起了小区居民们的生活希望。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早已习惯了便利的生活方式,却不常会去想象如果某一天这一切都中断了,我们该如何生活?这次疫情中的武汉,为人们提供了一次被动的体验。在武昌区雄楚大道社区,一家便利店供应了周边16栋楼在二十天里唯一的商品服务,这家便利店的女主人徐小幔为我们讲述了这二十天里,她如何与老公两个人凭着善良和坚持支撑起整个社区的。
如果没有因为封城,本来徐小幔和先生应该在当天带着礼物回到很多年没有回去的鄂州故乡,在封城之前他们因为忙于生意没有太